您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图片新闻

蓝图落地 城启新篇— 六盘水市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综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全市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坐拥富集矿产,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煤都”,蕴藏着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天赋独特气候,被誉为“中国凉都”,孕育着沁人心脾的宜居环境;怀抱多样生物,正铺展“生态绿都”的锦绣长卷,绽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机。

近年来,六盘水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为建成城乡融合、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六盘水提供强有力的空间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高位推动

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的意见》,印发《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由同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参与的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全面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研究、指导和决策。2021年以来,相继出台《六盘水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规定(试行)》《六盘水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审(咨询)专家工作规则(试行)》《六盘水市需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规范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意见征求、专家论证、规划公示、合法性审查、政府研究、人大审议等法定程序,及时吸收最新要求和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规划成果,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操作性。期间,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20241124日,《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25514日,《六枝特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25526日,《盘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202573日,《六盘水市水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六盘水市钟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至此,六盘水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是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的市(州)。此外,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完成批复,六枝特区、盘州市城区详细规划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村庄规划实现管控全覆盖,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有序开展,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突出区域特色 找准发展定位

六盘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省、市确定的战略目标及上位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将六盘水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资源精深加工基地、避暑滑雪旅游资源富集区、黔滇结合部区域综合服务节点;将六枝特区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六盘水联接黔中城市群节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煤化工产业聚集区、多元文化交融旅游目的地;将盘州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黔滇结合部区域支点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重要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地;水城区着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新型综合能源和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基地、避暑康养旅游优选地;钟山区着力建设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承载地、六盘水城镇组群核心区、能源保障和基础材料加工基地、避暑旅居城市核心区。六盘水市及县级区域依据自身特色与优势,明确了各自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将有力推动六盘水在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区域协同等多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守住安全底线 筑牢空间基础

六盘水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在国土空间规划 中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数、线、图”一致。保障粮食安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确定的耕地面积,严格按照国家、省下达的控制数,明确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58.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36.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和城镇周边零星耕地得到优化。维护生态安全,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03.15平方千米,生态系统功能和连通性、完整性显著提升。坚持集约适度,顺应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发展规律,引导形成集约紧凑的城镇空间格局,明确全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82.26平方千米,扩展倍数为1.27倍,保障了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同时,筑牢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根基,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增强城市应对风险的韧性与保障能力。



优化空间格局 绘就发展蓝图

六盘水严格落实国家纲要和省级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明确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为城市化地区,并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细化划定 24个农产品主产区、1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53个城市化地区,叠加划定36个能源资源富集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省级重要战略部署和上位规划明确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构建“两区一屏、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农业方面,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两区、五片、多园”的山地特色农业空间格局,合理布局特色优势种植空间和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方面,突出保障“两江”上游生态安全的核心责任,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构建以乌蒙山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的“一屏多廊、四区多源”生态保护格局,维护生态系统多样稳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镇方面,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省域“一群三带”的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两心两带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引导人口、优势产业向城镇发展密集区聚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空间品质

六盘水坚持走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将市中心城区范围由上一轮《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确定的703平方千米调整为377.7平方千米,引导城市空间紧凑集约高效、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和城市用地布局优化,推动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坚持做强做实城市核心片区,做优做特城市外围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基本成型的空间框架为基础,延续组团式城市结构,有序推进拓展空间布局和存量空间优化。顺应“南北两屏、双河串城、峰丛嵌城”的自然山水本底,构建“一轴四心、一主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加强片区间的交通和功能联系,共同支撑市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完善。根据空间结构和主导功能,将功能体系进行空间落位,分片区引导高等级功能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化用地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能源及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统筹安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以系统性思维与均衡化理念布局蓝绿开敞空间,强化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精准管控与科学引导,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城市环境。严格实施开发强度管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纵深推进城市更新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系统做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推动其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通过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和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支撑打造黔滇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注重规划协同 保障产业空间

六盘水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注重国土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适配,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为专项规划空间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一方面,充分衔接“十五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要求,保障“十五五”规划谋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全面衔接涉及空间利用的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与教育设施、殡葬设施、矿产资源、生态修复、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进行有机衔接。保障工业发展空间,围绕打造契合时代特征、富有六盘水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贵州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要求,深入推进富矿精开,聚焦六盘水市“一二三四”产业发展思路,以能源及煤化工主导产业发展为引领,推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孵化未来产业,重点保障发展新型综合能源、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空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支撑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保障避暑旅居产业空间,支撑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创建,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保障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支持利用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发展旅游租赁住宿,多措并举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支撑打造“中国凉都”避暑旅居城市。



做好实施保障 推动规划落地

六盘水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实施后,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系统完善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成果,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复同意,并严格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推动项目规范高效落地,确保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始终在规划框架内有序推进。建立完善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基于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为实现“多规合一”,确保国土空间“唯一性”,六盘水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节奏,立即部署专项规划有关工作,制定六盘水市(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包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特色保护等五大类型,涉及22个部门、30余个规划项目,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成六盘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并运用该系统开展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审查、专项规划成果审查、村庄规划数据库审查和相关数据库汇交等工作,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初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及规划实施“定期体检、五年一评估”等要求,启动2024年度体检工作,并立足当前“十五五”规划、各部门相关专项规划相继启动编制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评估相关准备工作,重点对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空间品质、“城市四线”落实及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的传导落实、积极引导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组织部门在对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中,将国土空间规划纳入培训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逐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权威性得到维护。




上一篇:
下一篇: